傳新澳門協會《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2021-2030)》公開諮詢意見書

特區政府現正就《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2021-2030)》(下簡稱《中長期規劃》)進行公開諮詢,諮詢期今日結束。以下為傳新澳門協會就《中長期規劃》諮詢文本所提出的意見:

針對「3.4 建設優質校園環境」部分之意見

《中長期規劃》諮詢文本建議落實改善教學環境的計劃,通過新建和重建校舍設施,保障優質教育空間及學額供應。

事實上,上屆特區政府於2015年提出「藍天工程」計劃,透過短期、中期及長期規劃,逐步處理涉及14所正規教育學校的15處裙樓校舍。據特區政府所公佈的資料,截至2019年12月,已有3所學校遷出裙樓校舍,當局亦已與4所學校的辦學實體簽署意向書。而在《2020年社會文化範疇施政方針》中,特區政府仍然表示會持續推行「藍天工程」計劃,但《2021年社會文化範疇施政方針》中,僅提及「逐步改善裙樓學校教育環境,並確保學額能滿足社會發展所需。」

更令人憂慮的是,自2012年起本澳開始新一波的嬰兒潮,非高等教育學生每年增長約二千人,非高等教育用地及學校空間十分嚴峻,由於未有及早做好非高等教育的土地規劃,目前僅能以增加每班學生人數作應對。但治標不治本,若不及早增建學校空間,非高等教育的環境只會越來越擠逼,進而影響學生成長及教育質素。

為此,本會強烈要求《中長期規劃》應將增加非高等教育用地及學校面積作為規劃核心,本會亦促請特區政府要按承諾完成「藍天工程」計劃,並制訂學生人均學校面積的指標,以作為與土地規劃部門科學爭取用地的客觀數據,確保本澳非高等教育未來有足夠的土地空間使用和持續發展。

針對「2.1.3 提升幸福感」部分之意見

《中長期規劃》諮詢文本首次提出要提升學生幸福感的發展方向,關注學生的幸福感,注重學生個人的身心健康,並培養學生具有健康生活、樂觀正向的人生態度;優化學習環境,建立和諧的同儕關係、師生關係,以提升學習興趣;推廣親職教育,提倡和諧親子關係。此外,文本又提出要減輕學生學習壓力,持續推出指引及措施協助學生減負減壓,並建立平衡學習、休憩需要的適性學習模式;注重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增強學生的抗逆力。

      近年學生的學業壓力問題備受社會關注,有團體曾於2019年發佈關於本澳小學生的學業壓力調查[1],受訪學生中有超過四成人對測驗及默書、逾三成人對功課感到高程度的壓力。另一個團體針對中學生學習壓力的調查結果亦顯示[2],初三、高一及高二年級處於「嚴重」精神壓力程度的受訪學生佔38%,其中學習壓力居於中學生壓力來源之首。而該調查亦指出,本澳中學生最傾向的排解壓力的方式的前四名分別是:尋求娛樂、睡覺、向同學傾訴、體育運動。

除此之外,據衛生局資料顯示,2020年上半年共錄得36例自殺個案,較2019年同期的30宗增加6宗。單單在2020年的12月,就已有2名中學生跳樓輕生,其中一宗案例疑與學習壓力有關。

《中長期規劃》諮詢文本中提出多項教育目標,例如要加強學生對於個人道德、品德修養、國情、中華文化知識的教育;培養學生的跨學科及學科應用能力;擴大各種學生學習不同的藝術形式及參與藝術活動的層面;提供資源條件促進閲讀教學等。但在推動各類型的教育及學科之外,平衡學生的課業及休憩時間,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並讓學生對於學科知識有興趣而非討厭、排斥,提升學生的幸福感至關重要。

另一方面,近期本澳發生多宗涉及學生被欺凌或網絡欺凌的事件,情況實在令人憂心。雖然特區政府近年透過多種宣傳方式,向青少年宣揚遇到欺凌「不啞忍,勇敢說」的精神,而執法部門近期亦積極介入相關情況,並多次呼籲青少年注意自身行為,切勿作出欺凌行為,否則須負上刑責。

故本會認為,特區政府在推動上述的教育目標及檢討《本地學制正規教育課程框架》與「正規教育各學科的基本學力要求」時,也應因應全球最新的社經發展持續對相關內容作出取捨,確保學生在掌握必要知識的同時,也真正為學生減負減壓。此外,特區政府亦應投放更多資訊到學生輔導工作及心理支援上,讓學生有需要時能夠有釋放及舒緩壓力的窗口,以防止憾事再次發生。此外,近年校園欺凌問題也趨多見,特區政府同樣需要投放資源及採取針對性措施處理。

針對「1. 願景和基本原則」部分之意見

      針對《中長期規劃》諮詢文本的「願景和基本原則」部分,本會基本認同相關建議。但本會認為,雖然原《非高等教育發展十年規劃(2011-2020年)》(下簡稱《十年規劃》)僅要求在2015年就《十年規劃》中各項政策目標的達成情況及措施執行成效展開中期評估,並要按照中期評估結果訂定及實施必要的調整方案,以提升規劃的整體成效。但是《十年規劃》並未要求在規劃完成之後進行整體的評估及檢討,導致社會無法得知《十年規劃》及其提出的政策目標與措施的整體成效如何,而此舉亦將會導致《十年規劃》與《中長期規劃》之間的銜接出現落差。

故本會建議,特區政府應在落實推行《中長期規劃》前,對《十年規劃》之政策目標及相關措施的整體執行成效進行詳細的評估及檢討,並在新《中長期規劃》中加強落實相關政策目標及措施,使非高等教育的政策能夠獲得有效的銜接。

針對「2.1.1 培養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部分之意見

      對於《中長期規劃》諮詢文本的「培養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部分,文本著重於透過對《憲法》、《基本法》、國情、中華文化及跨文化的認知,學習道德實踐和公民意識,培養具備良好品德、有良知的社會公民。並培養學生對社會的理解和適應能力,溝通合作和協作的能力,有責任感,有全球化意識和廣闊視野,為適應未來社會變遷、增強區域競爭力及成為世界公民的能力。本會原則上認同相關建議。

但本會亦認為,要培養學生成為「社會公民」及「世界公民」,單靠「從上而下」的傳統教育方式,由教師將課本上的知識灌輸至學生身上,並以紙本測驗、考試等方式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水平進行考核,未必適用於公民教育上。故本會建議,特區政府應透過不同的方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審辨思維的能力,並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勇於發問及表達自己對上述知識的意見,透過討論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以達到《中長期規劃》所建議的發展方向。

針對「2.2.4 職業技術教育」部分之意見

《中長期規劃》諮詢文本建議,訂定及實施非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制度,根據澳門經濟發展模式建立符合社會需要的職業技術教育,建立現代職業技術教育體系。又建議推動職業技教育與高等教育更好銜接。

本會樂見特區政府致力推動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令青年的就業空間變得多元,並為本澳的產業適度多元化提供不同類型的人才。而近年本澳實行了多項專業認證制度,如建築師、工程師、社會工作者等,但本澳至今仍缺少較為基礎的職業技能認證制度,如水電、裝修、廚師等。

故本會建議,特區政府除了應建構完善的非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制度外,更應透過構建面向行業基礎人才的職業技能認證制度,使職技教育畢業生的技能獲得認可,並為本澳產業適度多元化提供不同類型的應用型人才。

針對「3.3 優化教師隊伍建設」部分之意見

《中長期規劃》諮詢文本提及,要培訓教師具足夠能力應付教育發展,學習新的教育科技與技,掌握新課堂模式,並對新型綜合學科、哲學邏輯類型學科及生涯規劃等提供必要的教師培訓。文本又提及特區政府將會修訂《非高等教育私立學校教學人員制度框架》(下簡稱《私框》),檢討入職要求、職級和晉升制度、登記、專業發展津貼、教師的每周授課節數,提升教學人員的職業保障,促進專業發展。並會關懷教師職業生涯,著重緩解職業倦感,促進多元的教師職業發展方向。

本會認為,雖然《私框》限制了不同教學階段的私校教師的每周正常授課時間(中學教師:16至18節課;小學教師:18至20節課;幼兒教育教師:21至23節課;任教於特殊教育班的教師:16至18節課;專門在下午六時至十二時任教的教師:14至16節課)。但是除了教學工作外,私校教師亦要承擔不少非教學工作如學校行政、活動、興趣班等,部分同時承擔班主任職務的教師亦要處理學生及家長的事務,變相令教師的工作量倍增,增加教師的工作及心理壓力。

此外,現時私校普遍採用「留任書」的制度來處理教師每年的聘用問題,每到學期中後段,教師就要「提心吊膽」,憂慮學校不對其發出留任書,變相要「執包袱走人」。此舉對於穩定教師隊伍以及減輕教師的心理壓力毫無幫助,特區政府有必要正視相關問題。

故本會建議,特區政府應更重視教師的工作及心理壓力問題,應重新檢視教師在處理非教學工作時的工作量及工作壓力,並透過不同方式,如簡化行政程序、鼓勵私校創設行政職位等,減少教師的非教學工作量,令教師可以更專注於教學工作上,以提升教學質素。此外,特區政府亦應正視「留任書」制度所衍生的勞動權益及心理壓力問題,適時「撥亂反正」,避免教師因擔憂下學年能否留任而衍生出的心理壓力,以穩定師資隊伍。

除了心理壓力問題,教師的專業發展問題亦值得正視。按照《私框》第十五條第一款規定,教師晉級的其中一項要件為其「專業發展」,按照不同級别,教師需要在各級别任職期間,分别完成九十至二百一十小時的專業發展活動,結合其服務年資及評核方可晉級。但本會收到有教師反映,指在報名參與專業發展活動時,往往會因為部分課程的報名人數眾多,抽籤抽不中的情況下未獲錄取,或需要同時為多個課程報名且等待多時,才有機會獲抽中參與課程。此舉除了費時失事外,亦可能會窒礙教師的晉升空間。

本會建議特區政府檢討教師專業發展所遇到的問題,破除窒礙教師專業發展的障礙,令教師可以藉專業發展活動提升自身的技能及教學質素。

針對「4. 中期評估和調整」部分之意見

《中長期規劃》諮詢文本建議於2025年就《中長期規劃》展開中期評估工作,檢視各項政策目標及相關措施的執行情況、成效,撰寫中期評估報告。按照中期評估報告訂定和實施必要的調整方案,務實規劃至2030年完成各項目標。

承接本會第1點建議,本會認為,特區政府除了應為《中長期規劃》展開中期評估工作外,亦應在規劃的末期,為整個規劃的總體政策目標及執行情況展開評估與檢討。

故本會建議,特區政府應於2030年為《中長期規劃》進行全面的評估及檢討工作,並應將檢討報告公開,讓社會知悉《中長期規劃》的整體執行情況,以及當中是否存在不足,以利公眾於下一份非高等教育規劃方案中給予有建設性的意見,避免《中長期規劃》與下十年的規劃銜接上出現落差。

[1] 《澳門日報》:協助平衡生活及學業各項挑戰 團體倡定期檢視學生壓力  http://bit.ly/38XGUoS

[2] 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澳門青年研究協會:澳門中學生學習壓力調查研究報告 https://bit.ly/39M8mVP

 

相關文章

說好了再窮不能窮教育?

說好了再窮不能窮教育,但原來連續兩年減少教育資源投放,仲要求學校的收生人數應由每班25人向35人「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