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地古樹納入法定保護 剛起步健康欠佳難放心

私地古樹納入法定保護
剛起步健康欠佳難放心

根據2014年3月生效的《文化遺產保護法》,市政署需要評估、擬訂和更新《古樹名木保護名錄》(下簡稱《名錄》),按民政總署早在2004年就發行《澳門古樹》一書,古樹名木標準為樹齡逾100年、樹種珍貴、樹形奇特、稀有,或具特殊的歷史或文化意義的樹木。

但政府在落實《名錄》工作進展極為緩慢,直至2016年9月,當時的民政總署才將555棵在澳門公共地方的古樹列入《名錄》保護,至於位於非公共地方的170棵古樹,則未有交待納入《名錄》的時間表,未能納入法定保護,做法明顯違反了《文遺法》的立法原意。

文遺法生效逾六年「樹王」才受法定保護

更重要是,本澳最老的古樹正正是位處私人土地──美副將大馬路的觀音古廟(又稱觀音仔廟),該廟兩棵海南蒲桃樹齡分別達500年及480年,同廟另一棵古樹雞蛋花樹齡也達280年,均因非位於公共地方,《文遺法》生效逾六年多仍未依法列入《名錄》受法定保護。而青洲山也有36棵百年以上的古樹,有樹齡更達200年以上,也有澳門唯一一棵的血桐古樹,同樣因位處私人土地而全部未被依法列入《古樹名木保護名錄》受法定保護。

幸好,在社會各界關注,以及筆者在市諮會的推動下,現屆政府上任後確實加快了《名錄》的更新,單在去年就兩次更新《名錄》,6月的更新是首次將四株位於私人地段的古樹(均在前文提及的觀音仔廟內)以及位於公共地方的12株古樹及1株名木納入《名錄》。11月的更新則將位於宗教場所、文化遺產保護區等地點為主的53株私人古樹,以及位於公共地方的12株古樹及1株名木納入《名錄》。截至去年11月底,受《文遺法》保護的法定古樹及名木共584棵。

應訂私地古樹納《名錄》限期

市署亦明確承諾,今年會將位於青洲山和益隆炮竹廠內共約32棵位於私人地段的古樹納入《名錄》,再下一階段會考慮將位於學校和鮑思高青年村等地合共 50至 60棵古樹一併納入名錄。

政府近年更新《名錄》的進度和積極性的確值得肯定,但按上述數字簡單推算,市政署已納入及計劃納入《名錄》的私人地方古樹約140棵,數字仍較2016年約170棵少約30棵。筆者認為,若非有關古樹已枯死,否則當局應明確訂出將所有位於私人地方的古樹納入《名錄》作法定保護。

按現有機制,市政署定期會聯同樹木及生態保育專家對納入《名錄》的樹木進行整體性健康評估,且每年至少一次恆常巡查,監測古樹的整體生長勢、病菌蟲害、立地條件等,並根據古樹的健康情況進行評級,制定具針對性的養護復壯方案,透過修枝整形、加設支撐架、施藥防治病害、修補樹洞及損傷、改良土壤等不同措施,對不同級別的古樹進行護理。但私人地方的古樹能否獲定期保育確實是疑問。雖然根據《文遺法》,私人地方的古樹屬持有人管護,市政署亦已制定《澳門古樹名木養護指引》,供私人地方古樹持有人或業權人代表參考。但不諱言,古樹保育專業性要求高。筆者認為,只要業權人同意,由市政署負責古樹的保育工作在實際操作上似乎更可行。當然,面對既不負起自己保育責任,又不容許政府協助私人地段古樹保育的業權人,當局理應依法強制對古樹進行保育,並對業權人作出處罰。
六棵一、二級古樹竟五棵健康「瀕危」

值得留意,若按國家古樹分級標準,500年、300年或100年或以上的樹木會依分別被評為一級、二級及三級古樹。本澳目前584棵古樹名木的健康狀況並不理想:有一棵一級古樹(觀音仔廟的海南蒲桃樹)健康狀況屬「瀕危」、5棵二級古樹中則有4棵健康狀況屬「瀕危」,另一棵則為一般;三級古樹的情況則稍好,575棵中,有7棵健康狀況「瀕危」、373棵為「一般」、194棵為」「健康」。4棵名木中,狀況屬「健康」和「一般」則各有兩棵。意味著本澳古樹名木僅約三分一狀況屬「健康」,情況確令人憂心!如市民發現古樹有異常情況,也應主動聯絡市政署跟進。

澳門世遺歷史城區雖受關注,但不說不知,澳門的古樹資源同樣極為豐富,例如以面積是澳門35倍的香港,其《古樹名木名冊》僅約有500棵,數目甚至較澳門更少,這突顯本澳其實擁有數量可觀、密度極高的珍貴古樹名木資源,這些古樹更是木澳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活載體,絕對值得好好保育。

推古樹網值肯定惟內容應度身訂造每棵不同

過去本澳對古樹認知的推廣極為有限,市民大眾或教育界要了解本澳古樹狀況,除個別的政府刊物外,一直無其他網上及公開途徑可作參考研究。幸好市政署接受筆者在市諮會的建議,正陸續進行「古樹牌」的更新工作:於牌上加設古樹專屬的二維碼,同時亦於去年底正式推出「澳門古樹名木」專題網頁,列舉現有584棵古樹名木在澳門各區的分佈情況、位置、種類、健康狀況等,冀藉此讓更多市民能多方面認識本澳的古樹名木,這對推動全社會一同參與古樹保育、推廣古樹資訊普及,確實有里程碑的意義。

當然,筆者認為有關古樹的資料可以更加詳細及個性化,例如,古樹網對同種古樹的形態特徵的描述均一樣。但據筆者了解,市政署對每棵古樹的生長狀況、特性都有詳細記錄竊以為若能標標註每棵古樹的土壤情況和枝葉生長情況等,相信更有助古樹教育、科普和公眾監督。

徵古樹故事推導賞增歸屬感助保育此外,每棵古樹至少記載著過百年的歷史進程,是城市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綜合載體,為加深對每棵古樹歷史了解,市政署也可公開向民間徵集每棵古樹的有趣故事及歷史記錄,整理發佈,甚至可通過古樹導賞,從另一個視角探索澳門的歷史發展痕跡,也讓公眾更全面理解保護古樹的重要性,對古樹保育更有歸屬感。

□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

【訊報專欄:宇論滔滔2021年1月29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