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優惠太複雜惹民憤 全民立減是最大公約數

消費優惠太複雜惹民憤
全民立減是最大公約數

政府周一公佈「二0二一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計劃」,包括提早四月十二日發放現金分享,優化「帶津培訓」、部分稅務減免,以及延長政府的無息貸款還款期。促進本地消費計劃則包括電子消費優惠、長者消費優惠及「澳人食住遊」等,政府期望計劃能夠促進本地消費,穩住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的存續,保障本地居民就業及關顧民生。

先換券再倍數核銷優惠太複雜

政府提出的消費優惠計劃,對象是澳門居民、外僱和在澳就讀的外地大專學生,只要透過實名認證本地移動支付帳戶,就可在五月至年底的八個月內,參與「電子消費優惠」,政府預計會發放五十億元「優惠券」。

「電子消費優惠」採用先消費、後獲取優惠的方式。例如:消費滿50元,即可獲贈5張10元優惠券,獲贈優惠券是以「3倍核銷」的規則使用,即消費滿30元可使用1張10元優惠券;優惠券使用期限為15日,每月領券上限600元,每日領券上限200元。

不過,消費優惠計劃隨即引起社會激烈反彈,因為普羅大眾普遍期望,政府在去年兩輪消費卡的基礎上,再發第三輪消費卡,再加上今次消費優惠計劃操作確實複雜,加上可最多開八個戶口、未夠年齡的兒童無法開戶受惠等問題,計劃受到坊間普遍批評,故已有不少議員團體不收貨,發動簽名等要求再派消費券。

消費優惠非經援與坊間落差大

但正如經財司李偉農在記招上所言,今次計劃核心理念是透過公共資源精準投入消費市場,讓全澳人士按照自身的消費模式在本地消費時受惠,增強帶動作用,藉着擴大內需規模,讓更多資金流入市場,盤活經濟。也因此,政府救市方案未有採用坊間所謂的「第三輪經援」命名,亦沒有延續此前兩輪的電子消費卡,而是改名為電子消費優惠。

正如去年,面對疫情衝擊,坊間確有意見認為應多派一輪現金分享,但政府則維持在維持現金分享的前提下,通過另發限時使用的消費卡(官名:消費補貼計劃)的方式,一來可以幫補居民在疫境下的開支,同時也可以保證疫情下的內需消費,維持中小企運作,儘管當時筆者也批評政策明顯傾斜「澳門通」,坊間也質疑消費只益大超市、推高物價等,甚至有大型超市在消費券推後隨即「大量標錯價」被取消誠信店等風波,但整體而言,消費卡計劃運作暢順且達到預期成效,故坊間也普遍認為政府會發放第三輪消費卡。

消費卡計劃達成效惟乘數效應不高

正如這筆者去年專欄指出,經濟前景不明下,即使再額外發放現金分享,更多人寧願將之儲起來,政府投放公帑帶來的經濟效益系數必然少於1、甚至遠少於1, 但消費卡只能在特別時間在澳門消費,確實起到維持內需的作用,但只是消費卡,更多是替代效應而非刺激額外消費的乘數效應。

根據政府去年七月中旬公佈第一期消費卡的中期報告,消費卡當時交易額為17.8億,按旅遊學院團隊的估算,約拉動了18億至24億澳門元的消費,其乘數效應僅為1.17倍,即政府投放100元,只帶來117元的消費,故消費卡主要發揮的是補貼市民消費的福利作用,其對推動額外消費的效應確實並不高。(值得留意,不知道政府至今為何仍未公佈去年第一、二期的消費卡使用消費的研究結果,令筆者無法通過數字更全面客觀評價兩輪消費上的整體成效。)客觀而言,若政府認為本澳經濟已進入初步復甦階段,將消費補貼「升級」為消費優惠,期望計劃帶來更多的消費乘數效益,邏輯上是合理的,也突顯今屆政府確實有心想改變過去政府因循守舊、唔做唔錯的固有形象!

優惠計劃乘數雖高惟太過複雜不符民意

但必須承認,政府今次的計劃,在操作上確實極為複雜,首先要先消費滿一定金額,才可獲得每張10元的優惠券,再每消費30元才可以使用一張10元優惠券抵現金,且有15天限期,雖然設有領券每日200,每月600的上限,卻為鼓勵消費,又容許每人開設最多八個實名電子支付戶口享受最多的優惠,其原意是鼓勵有消費能力的人可用盡優惠,但不單操作極複雜(尤其是一人多戶),也極容易衍生「專業戶」幫其他人開盡戶口攞盡政府補貼的亂象,日後監管成本極高之餘,也根本無法導絕違法現象。再者,MPay等手機支付規定18歲才實名登記戶口,其他銀行手機支付則要12歲以上,「未夠稱」兒童不被納入優惠計劃也備受爭議。

筆者認為計劃中最貼地是長者計劃部分,所有 65歲或以上的澳門居民可通過「澳門通長者卡」,不需登記及領新卡就享受上限五千元的消費優惠。消費滿30元立減10元,消費滿60元立減20元,如此類推。且長者同時可以手機支付參與前述一般人的「電子消費優惠」,甚至開足八個實名戶口,從這個角度,特區政府確實對長者照顧有嘉!

其實政府今次優惠計劃以先消費換券、再限期按比例使用的做法,在很多商業促銷或網上購物其實極為常見,對於潛在有消費能力的人,有關做法乘數效益肯定較長者計劃滿30元立減10元為高,但對於一般普羅百姓,消費立減肯定遠較先消費、再限時使用的操作更為簡單及更易接受。
筆者認為,作為公共政策必須平衡「民意」、「科學」、「目標」,且操作亦要簡單易用,否則難以獲得居民認同,且行政及監察成本就可令政策效益為零、甚至是負!

公共政策非效率為本須兼顧民意公平政府今次的優惠政策或者能滿足「科學」和「目標」,但很明顯脫離民意—民意更期望政府的消費卡計劃有補貼開支的福利性,且使用簡單。其操作複雜不單已令大眾不滿,加上容許一人可開八個戶口、優惠券先到先得等原意是「鼓勵」消費的規定,不單會造成不公平的感覺,必然會引來「專業濫用」,不單爭議極多,監管成本亦大增!也有不少商戶擔心,若有市民要用盡優惠,一次消費用多個帳戶核銷,商戶的操作成本也會相當多!
綜上所述,既然政府希望今次消費優惠的目標是帶來更大的乘數效應,但市民則希望更簡單的補貼,長者限額5000元的立減計劃就是一個符合兩者訴求的公約數。

長者立減擴至全民逐元優惠兼顧各方

故筆者建議:政府可將今次消費優惠計劃中的只限老人的限額立減計劃,擴展至所有居民、兒童及殘疾人士,並由市民自行選擇以消費卡或電子支付方式使用有關優惠;當然最終立減優惠是現時一般市民實際的75折,還是長者滿30立減10元的的實際折扣為67折,政府可再作考量。另外,有關立減單位也應由滿30減10,變成每3減2,避免原價20多元的產品加價至30元以獲折扣等問題。

必須承認,相對於政府無上限、先搶先得的先消費換券再三倍核銷的複雜做法,筆者的立減建議較政策方案,在刺激潛在消費的乘數效益或會較低,但也肯定最少達到兩或三倍拉動,已遠較去年的消費卡為高,且在同樣公帑投放下,操作也簡單得多,且符合公眾公平補貼的民意,較易為市民接受。

保就業未交功課中小企銀行還款應延長

此外,坊間反彈最大的,就是”2021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計劃”,對於目前逾萬失業及兩萬就業不足人口,僅將帶津培訓對象擴至博彩業僱員、開放正放無薪僱員自行申請,以及取消報讀課程名額等,有關力度明顯不足回應失業及無薪價僱員面對的長期困境。儘管本澳確實存在結構性失業的問題,但在目前本澳仍有17.5萬的外僱前提下,政府有必要更主動、更用心地為有心搵工的本地人尋找合適待遇的工作,而非僅以冰冷數據或放下身段說辭了事!

中小企支援政策方面,疫情持續逾年且不知何時能完結,不少中小企面對的打擊遠超預期,政府雖已延長各政府無息貸款的還款期,藉此支持中小企業緩解資金壓力,但不少中小企業主表示,除政府的貸款外,去年疫情期間,還向銀行申請政府四厘補貼的三年貸款最高二百萬計劃,該計劃的還款壓力遠較政府計劃為重,期望政府能夠與銀行協調,讓有需要的企業延長還款期,或如去年樓梯提供還息不還本的選擇,讓中小企既維持經營及保住就業職位,等待經濟真正復甦。

□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 林宇滔

【訊報專欄:宇論滔滔2021年2月17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