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無數據 結論更含糊

諮詢無數據 結論更含糊

五一黃金周市況,一如預期好轉,儘管全年經濟復甦步伐慢於預期,尤其賭收,4月僅比3月升一個多百分點到84億元,寒冬仍未過去。環球經濟大勢,澳門做不了什麼,內部逐步轉型則勢在必行,對此須提升澳門社會的整體質素,不論社會還是政府亦然,長路漫漫,此由近日三個大型政策的公眾諮詢總結報告可見一斑。政府問了什麼,社會答了什麼?報告以及傳媒報導總是社會「多認同」、「多支持」方案,實際上又認同、支持了什麼?到真正有方案出台甚至落實政策時,其作用多少?

先講《夾心階層住房方案》,據公開諮詢總結報告,支持政府推夾屋政策的達百分之92.6。有人認為,夾屋能有效解決居住問題、促進市民安居及回應社會訴求。在此要問的是,諮詢方案當中,並無實際政策,到底何謂夾屋?如何能解決住屋問題等,並無清晰説明,市民還要「剔點心紙」般選擇,是以支持的只是「夾屋」兩個字,到具體方案出台時,其支持度誰曉得!

討論問題或者政策,第一步就要認清問題及其定義,總結報告指出,60.1%社會意見認同夾心階層的「定義一」,即「為收入水平超出經屋申請資格設定上限的人群,並兼顧及分流經屋排序靠後者」,認此舉可相應紓緩經屋的部分需求。其實,這定義不太合邏輯,經屋已涵蓋八成以上居民了,未來既要「收入超過經屋上限」又要「兼顧經屋範圍之內者」即是大集合,何「夾」之有?未來要訂一條新的「上下限線」出來,簡單來說整套經、夾屋制度要由頭訂過。政府的計劃如何?土地規劃、單位有序供應等心中有數嗎?

另一不明白之處是,政府及部分人士認為,經屋利用了公共資源,故不應有保值、增值功能,讓經屋業主有利可圖,故早前修法,經屋只能原價賣給政府。但同樣利用公共資源的夾屋,為何又可在禁售期後賣給市場而圖利?政府想推的夾屋與原來的經屋有何分別?須知理論上,夾屋人士的經濟條件比經屋好,公共資源不是要幫助能力較低、最需要的一群嗎?為何經濟條件較差的經屋業主出售時要「蝕水」但經濟條件較好的夾屋業主出售時卻可「獲利」豈非貧者越貧、富者越富?這是公共政策應有之義嗎?如此類推,政府問了、社會回應了一大堆,惟彼此似仍未釐清諸多原則性及根本性的問題所在。

至於《輕軌東線方案》公開諮詢總結報告就說,「公眾和社會各界大部分的回應都表示認同建設輕軌東線的方向」筆者不得不重申、強調,本人認為東線有其效益,但決定任何大型基建的興建與否,其前提是必要性、成本及效益,輕軌公司在整個公開諮詢方案及過程中,連一個粗略的估算都交不出來,最後就說「大部分認同興建」是不恰當的,舉個稍為極端的例子,若最後造價要五百億甚至一千億,即動用澳門庫房十分一甚至五分一,社會都支持?政府可以不計成本的建嗎?答案唔使問阿貴。按缺乏關鍵數據作支撑的諮詢及總結報告而行事,不是負責任的公共行政及決策。

《澳門城市總體規劃草案》諮詢總結報告情況更為複雜。誠言,政府有些方面回應了民意,例如「D區已保留將填海」、「保留疊石塘山作為綠化區,不作居住區。」、「主教山的景觀和海平面的視線要保育」等,但尚有眾多未解之處。其實,一如之前所言,整份諮詢一大致命傷是缺乏規劃建議背後的邏輯、思維及科學數據,總結報告亦然。無論政府從善如流接納民意又好,還是擇善固執不接納民意也罷,好醜應有其理據、 原因,不是官方說好就好,居民説不好就不好。

又例如「保留疊石塘山作為綠化區,不作居住區。」這是特首的親身回應,報告的行文卻是「基於社會表達的質疑和擔憂,跨部門委員會將會認真分析該土地的周邊環境, 結合鄰近的石排灣公園和荔枝碗的整體關係,再重新檢視總體規劃草案的各方面優缺點,並尋找可完善的空間,以回應社會對預留更多綠化用地的訴求。」到底,誰説的算數?

澳門總體規劃問題多如牛毛,今次諮詢、總結儘管有諸多未如人意之處,總算行出第一步。而總規尚有大量補漏、改善之處,必先做好,更要加快土地屬性、分類的行政法規出台,否則太多模糊、灰色之處,往後的分區詳細規劃將處處碰壁,寸步難行。此涉澳門未來發展,往後的官民互動實應更詳細、具體、坦誠、科學數據兼備,不應口號式、標題黨,含含糊糊,於事無益,磋砣歲月。

文:甄慶悅 – 資深傳媒人

《商訊》2021年5月號 

相關文章

缺溝通機制 諮詢淪空談

缺溝通機制 諮詢淪空談 經濟依舊嚴峻,哪怕十月賭收跌幅收窄,人心徬徨未減。特區政府短短兩個月中,推出

提高執行力防四無工程

提高執行力防四無工程 本該2014年出台的澳門總體城市規劃,6年後的9月才有草案公開諮詢,加上輕軌東

撥亂返正

輕軌工程剪不斷、理還亂,審計署九月中發佈輕軌工程第四份審計報告,揭示短、中、長期的計劃及估算,500

政府政策 藥石亂投

踏入2018年的頭兩個月,澳門已處多事之秋,政府施政有叫社會摸不著頭腦,也有怨聲載道。後者指政府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