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港擋潮閘被擱置又沒替代方案捱轟
議員批政府沒承擔隨意推翻防災規劃

政府花費4,350萬元進行內港擋潮閘工程仿真研究,驗證擋潮閘項目成效,但最近以「造價貴、維修費高,一年可能用得一兩次」為由,宣佈暫時擱置興建計劃,更明言暫時沒有替代方案。議員林宇滔批評政府沒承擔,失信於民。政府編制了「防災減災十年規劃」,但當中大部分工作都沒有落實,部分工作計劃甚至被推翻,已被編制的防災減災工作是環環相扣,若果工程「做啲唔做啲」,最終恐令防災減災功能大打折扣。他促請政府提出有效治水替代方案,以釋公眾疑慮。

本澳每逢風雨季節,低窪地區都會出現水浸,一但出現風暴潮,情況可以變得更嚴重。經歷2017年超強颱風「天鴿」一役後,特區政府制訂《澳門特區防災減災十年規劃(2019-2028年)》(下簡稱「防災規劃」),提出7項防災減災工程的規劃建設,包括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筷子基至青洲沿海防洪工程、內港臨時防洪工程、內港雨水蓄洪池、外港堤圍優化工程、路環西側沿岸防洪整治方案、內港擋潮閘等工程。

五年七項治水工程只完成兩項

然而,時至今日已近5年,7項治水工程中,只有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和筷子基至青洲沿海防洪工程已完工,內港南雨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上周起開始施工,預計2025年上半年完成;路環西側沿岸防洪整治方案仍在規劃中,至於外港堤圍優化工程、內港防洪牆安裝、內港雨水蓄洪池則未有興建時間表。較早前政府到立法會介紹災防工程進度時,公共建局表示須待短、中期工程完成後,觀察其效果再定,即要視乎內港南雨水泵站箱涵渠建成後效果再決定,是否推行其他防災基建項目。作為重要治水工程的內港擋潮閘項目,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亦明言要暫時擱置,同樣是要視乎內港南雨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成效再決定。

林宇滔:內港治水沒替代方案是失信於民

內港加高堤圍因碼頭搬遷和業權問題沒有條件建造,擋潮閘又因建造、維修保養貴暫時擱置,議員林宇滔亦對政府擱置內港擋潮閘又沒有其他替代方案表示失望,自2008年颱風「黑格比」令內港、新口岸出現嚴重海水倒灌,商鋪被淹,損失嚴重,社會已要求政府加緊治水工作。近10幾年經過社會多方監察,加上當局重視渠網清淤,以及內港北雨水泵站啟用,內港十六浦和十月初五街一帶水浸問題有所改善,但司打口至下環境水浸問題仍未有得到解決,他相信內港南雨水泵站建成後,而又運作正常的話,區內水浸情況會得到改善。

林宇滔又指,雨水泵站是處理暴雨水浸問題的有效方法,但應對風暴潮作用不大。他憶述,2019年參選行政長官選舉的賀一誠到下環街巡視時,曾表示治水不能只有內港擋潮閘一個方案,也需要研究好如內港水域築堤的後備方案,這樣才會較為穩妥。賀一誠在闡述其相關治水看法時亦提到,在內港築高堤防洪,作為「Plan B」,可以作為「車堤並用」的一條外環道路,擋潮閘若「出事」就可以此補充。但今日政府卻反指內港擋潮閘建造費會很貴,動工無期又沒有其他替代方案,認為明顯政府是失信於民。

他亦不滿經歷颱風、「黑格比」、「天鴿」、「山竹」,政府都不肯汲取慘痛教訓,做好處理風暴潮工作,令內港經濟發展趨疲弱,因為內港居民都不知何時又出現嚴重水浸,商戶也不敢在區內投資發展;每當出現颱風時,內港居民惟有繼續自求多福。

政府想盡辦法不做內港擋潮閘令人費解

林宇滔又批評,政府在內港擋潮閘工程實時數字仿真驗證報告中「出口述」,眾所周知,擋潮閘只能有效保護內港,半島東側和南側陸地的水浸,則要透過相應措施例如加高堤圍去解決,政府在介紹擋潮閘仿真驗證結果時,卻把解決內港和其他地區的水浸,如新城A區,都歸咎於擋潮閘,他謂:「其實其他地區就算唔起擋潮閘都要加高堤圍,政府又話起擋潮閘錢貴、錢多,實質要幾多錢又無一個數字講到出嚟,如果話錢貴,政府使錢多又無用嘅工程多的是啦,如果從錢和有無用嘅角度,輕軌更加無意思啦,點解政府又繼續起落去呢?」

林宇滔形容:「從未見過一個政府,在沒有提供替代方案情況下,將一個有效的方案,自己稱為大白象,如果按照羅司的邏輯,我哋唔應該再做公共工程啦,因為政府過去啲工程都係超支超時,仲做完之後都壞。」他質疑,按常理政府應是想盡辦法把事情做好,但在內港擋潮閘問題上,政府卻是想盡辦法不做和「唱衰」擋潮閘成效,最重要又沒有「Plan C」。最近收到有內港居民反映,對特區政府相關治水態度感到很憤怒,如果政府有「Plan C」,大家都覺得即使不建擋潮閘都可以接受,現在政府則是連一個放得上枱面的藉口都沒有,直接「擺爛」。

社會有不少意見提出加高內港堤圍替代擋潮閘方案,林宇滔直言,正因加高堤圍涉碼頭搬遷和業權問題,難度更大,政府才提出建擋潮閘,而且擋潮閘也有很多模式,當局又是否有逐一研究和分析?

十年防災規劃沒有落實甚至被推翻

林宇滔又提到,政府編制《澳門特區防災減災十年規劃(2019-2028年)》,當中大部分工作都沒有落實,甚至部分工作計劃有被推翻的趨勢。他舉例,「防災十年規劃」提及緊急情況下澳門電網自主供電能力佔日最高負荷達五成,措施包括新建天然氣發電機組,以提升本地發電能力。不過去年政府又以「在嚴峻情況下亦可調度已完成改造的橫琴望洋電廠專門供電予澳門,保障本澳的應急電力需求。」沒有按規劃提升本地發電能力,事實上,一旦珠海電網出現癱瘓,依靠內地供電的澳門不可能不受波及,隨時可能發生全澳停電情況。

林宇滔續說,提高澳門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方面,「防災十年規劃」提到要在本地選擇合適地點新建高位水池,當自來水廠因停電、風暴潮等原因而停運時,可保障供水時間至12小時。海水局回覆他的書面質詢時則指:「高位水池方面,特區政府已進行了可行性研究,經綜合考慮工程難度、成本、土地的使用、環境影響和景觀影響等因素,加上石排灣水廠、九澳水庫和石排灣水庫擴容等工程已能有效提高供水系統的抗風險能力,故決定暫時擱置興建高位水池。」他直言,有關防災減災規劃是上屆政府邀請內地相關部門為澳門編制,當中的工作計劃更是環環相扣,政府作出修改時,應從總體規劃內作出修改,而非純粹按官員意志和個人喜好進行修改,令規劃變得不完整,「工程做啲唔做啲」,最終會令防災減災功能大打折扣。

捷報原文:https://www.click2macao.com/2023/02/20/ngdczbgz/

[新聞轉載]捷報 (2023/2/20)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