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應對颱風的交通管理及安全措施
7月20日本澳迎來今年首個八號風球,港珠澳大橋口岸在三地協調下,凌晨二時半提早暫停運作,三時半封橋。嘉樂庇大橋、友誼大橋、西灣大橋、澳門大橋及蓮花大橋於凌晨五時半封閉,西灣大橋地下行車道五時開放供輕型客車通行。另外,關閘、青茂及珠澳跨境工業區三個口岸清晨六時臨時關閉,不少外僱未能趕在口岸關閉前離境,一度滯留。
其後颱風「韋帕」進一步靠近本澳,氣象局於當日中午,在一個半小時內先後發出九號、十號風球,西灣大橋下層行車道封閉,澳氹交通完全中斷;同時橫琴口岸澳區口岸臨時關閉。
而今次十號風球下,賭場設施照常營運,博監局表示,為保障娛樂場內的員工及客人的安全,以及預防員工及客人因關閉娛樂場而聚集於周邊戶外地方或試圖出行而有可能遇到的風險,於颱風期間,賭場維持適當運營,並已為場內員工及客人準備好颱風下的休息地方安排。
當日下午五時十號風球除下,改掛八號東南烈風信號,各陸路口岸及西灣大橋下層隧道亦陸續重開,西灣大橋兩側入口均出現過橋車龍。直至晚上十時半氣象局改發三號風球,四條跨海大橋在同一時間重新開啟。
為此,本人向當局提出以下質詢:
一、對於八號風球期間澳門大橋封閉不能使用,當局於21日發新聞稿表示,「澳門大橋於去年十月啟用至今,未曾經歷八號或以上風球的颱風天氣,故未有條件收集颱風期間大橋的風速數據作相關評估。是次颱風封橋期間,工務部門安排安裝共十六組測風儀器收集數據。工務部門正加緊對是次颱風期間在澳門大橋行車橋面收集到的風速數據分析及研判,特區政府會綜合考慮在安全的條件下,於八號風球期間是否開放澳門大橋。」必須強調,澳門大橋在設計之初已考慮在颱風下維持通行的功能,公建局網站介紹該工程資訊指大橋的風障可以使橋上之風速不高於大橋落腳點之風速,使在八號風球時大橋上的對應風速低於八號風球以內,實現與陸地一致的行駛環境。再者,去年11月大橋承建商代表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設計文件明確規定大橋在八號風球具備通行條件,九號風球禁止通行,大橋的風障設施可以令橋上的風速從八級減弱至三或四級;承建商代表更稱去年9月5日懸掛八號風球時,曾作風障減風測試,測試結果顯示平均可把風速降低至33.4%,證明大橋在八號風球下是可以通行的。澳門大橋在2024年7月1日正式完工,並進行各項調試、驗收及移交工作,10月1月才正式通車。再者,大橋按設計文件規定須具備在八號風球通行的條件,承建商亦曾進行測試並公開指風障可把風速降低至33.4%,若大橋嚴格按照標書的要求設計建造,以及按相關標準進行臨時驗收,理應可保障車輛在八號風球下通行,當局今次為何以收集收據為由在八號風球下不開放澳門大橋通行,以及在事前及早預先通報公眾知悉?承建商去年九月的測試是未符合標準,還是其他原因,令當局仍需要當局在颱風期間收集數據,有關測試何時才完成及會否及早公佈?當局在驗收時有否清楚核實大橋按照標書的要求設計建造?
二、針對澳門大橋在八號風球期間的通車安排,當局會否參考如香港對港珠大橋的《惡劣天氣下的交通管理措施》,即平均風速達每小時30公里將在不同的訊息標誌處顯示警告消息,平均風速在每小時40公里時限制車速在每小時50公里,平均風速在每小時55公里會封閉中線,風速達每小時65公里則啓動封閉香港連接路的程序。針對澳門大橋在不同風力影響下情況下的交通措施訂立清晰及公開的標準,以便公眾掌握和及早預計相應的出行安排,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讓公眾能夠及好規劃自己必須的出行安排?
三、 在今次八號風球期間,政府於凌晨五時才發佈消息,關閘、青茂及珠澳跨境工業區三個口岸清晨於六時臨時關閉,由於前後僅一小時,不少在內地居住的市民及外僱不知有關消息,未能趕在口岸關閉前離境;過去本澳曾因颱風「山竹」、「蘇打」關閉賭場,今次在十號風球下賭場設施卻照常營運。對於口岸及賭場在颱風情況下的措施,當局根據哪些標準而作出安排?為讓各持份者及早規劃及準備好必須的颱風及上下班安排,當局會否統一及公佈相關安排標準?又或承諾最遲的提前發放通知時間?
(提交日期:2025.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