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居及多老長者家團趨普遍 何以僅兩成錄入官方資料庫?

本月初,西墳馬路市政署員工宿舍一對母女死去超過一年,直至近日業主上門收租才揭發事件,事件引起社會關注。有傳媒曾向司警及社工局查詢案件資訊,但司警僅回覆事件不涉及刑事,社工局則回應因涉及個人私隱而不能提供個案資料,除此之外包括死者的年齡、身體狀況、是否有社工跟進及是否有長期就醫等情況卻一律沒有透露。事實上,此悲劇發生數天前,下環街亦有一單位發現長者倒斃個案,由鄰居因單位傳出異味而報案揭發,除了案發現場情況,當局同樣沒有公佈包括該長者的年齡、生活狀況、健康狀況、有否社服機構跟進等客觀資訊。

母女單位死後逾年才被發現 詳情為何不公佈?

必須指出,隱蔽獨居長者及類似個案於住所倒斃長時間後才被發現屬於社會事件,有關部門有責任在不影響個人私隱的情況下,主動向社會交代案件客觀事實,讓社會了解實況,更要積極面對問題制定改善措施,避免同類悲劇再次發生,而非以個人私隱作為拒絕回應的「擋箭牌」。

2022年9月西坑街亦曾發現一宗雙屍慘案,一對七旬姐弟死去超過一個月才被發現,除男死者因行動不便由女死者負責照顧日常起居等消息外,當局至今未有再公佈任何此案件的進一步案情,包括法醫報告能否判斷兩位死者的死亡時間及死亡原因等。當時社工局在回覆傳媒查詢時表示兩名長者生前並未申請社工局各項津貼、殘疾評估登記證或民間長者服務設施的服務。而當時筆者曾就獨居長者及雙老家庭的問題提出書面質詢,要求當局增加不同渠道收集隱蔽的獨居長者及雙老家庭資料,並主動介入避免悲劇再現。

資料庫錄入率極低談何針對性支援?

2022年11月社工局在回覆筆者書面質詢時表示,透過「平安通呼援服務」、「長者關懷服務網絡」和「獨居長者連網支援計劃」等獨居長者的專項服務的使用人數分別約為5,300人、4,100人和950 人。當局由2018年開始已構建「獨居長者及兩老家庭服務使用者資料庫」,當時已收錄6,200名獨居長者和年老夫婦的資料,通過收集和分析現正使用獨居長者專項服務人士的相關數據,作為持續完善獨居長者支援服務的重要參考;未來則因應實際需要適時引入其他收集資料方式。另外,當局亦曾在新聞稿提及,在近年新冠疫情期間,服務機構在社區中發掘了約250名從未接受服務的獨居長者或年長夫婦,協助或轉介他們按需要申請相關服務。即是現時除了主動申請服務的長者,或由機構發現的個案之外,當局實際上未有具體恆常機制進一步發掘隱蔽的獨居長者及雙老家庭。

但值得留意的是,根據2021年人口普查,65歲及以上的獨居長者戶有9,430戶,比十年前大增八成;65歲及以上的夫婦家庭有10,290戶(共20,580人),為「獨居長者及兩老家庭服務使用者資料庫」人數的4.8倍,即平均每5名獨居長者,僅有一名屬社工局服務對象及被列入上述資料庫,而且該數據尚未包括僅由長者組成的家團,反映資料庫錄入比例更得兩成。

人口老化較預測更嚴峻 未見實質應對!

更值得留意是,根據統計局的《澳門人口預測2022-2041》,澳門本地老年人口比例已於2020年達到14.1%,正式步入老齡社會,官方更預計澳門於2029年超越21%進入超老齡社會。對比2014年公佈的《人口老化的趨勢與挑戰》所預測的時間分別提早了一年及兩年,反映本澳人口老化趨勢正在加速;當中老年人口撫養比率更急速上升,由2021年每百名成年人撫養16.6名老年人升至2041年的30.5名,即2021年約由6位成年人撫養一位老年人的負擔,在二十年後將加重至約由3位成年人撫養一位老年人。

必須強調,「原居安老」是特區政府的施政方針,本澳各項老齡人口指標均反映本澳長者數字、比例正不斷上升,加上長者、雙老或多老家團獨居情況將會越趨普遍,當局有必要完善相關配套服務及制定政策,主動發掘隱蔽獨居長者,收集及分析需要照顧的長者資料,持續跟進個案,更要定期公佈「獨居長者及兩老家庭服務使用者資料庫」的最新數字、資料庫數據的分析報告,及因應採取的新政策措施等,讓社會持續了解及關注本澳獨居長者的最新情況。

2023年全年政府僅發掘80名隱蔽獨居長者?

針對「獨居長者及兩老家庭服務使用者資料庫」成功錄入率僅得兩成的問題,當局早前回覆議員質詢時提及,2023年透過定期資助鼓勵專項計劃主動發掘潛在個案,而最終成功主動發掘從未接觸服務的長者僅約80名,成效明顯差強人意!

當局亦表示,為加強部門與機構的合作,尤其在醫社及長期照護服務之間的聯動及主動關心有需要的長者,在保障長者私隱的前提下,社工局與衛生局初步計劃,透過衛生局甄別有需要的獨居長者入院個案,在徵得同意後,於離院前將有關個案轉介予社工局,安排後續的社會支援,減少他們病癒離院回家後可能出現的潛在風險,同時支援其生活所需,並會在年內試行,但未有交代明確時間表及目標。筆者支持衛生局及社工局跨部門合作發掘更多隱蔽獨居長者個案,但上述計劃似乎僅針對山頂醫院的入院病人,未包括其他醫院、衛生中心及政府資助的社區醫療機構,勢必大大影響計劃成效!

申請在生證明應主動問是否獨居及需協助

筆者認為,有必要定出明確提升錄入率的目標,並採取切實措施發掘更多隱蔽個案,盡快提高錄入資料庫長者的比例,以便提供針對性的支援。當中切實措施還應包括推廣社會鄰里關係,鼓勵市民多關心周邊的獨居長者,並提供渠道,讓市民協助有需要的獨居長者向當局作登記及作後續登記,通過此機制亦可推動鄰里定期關心問候周邊的獨居長者,讓他們得到更好的關顧。

此外,每年初都需要進行的在生證明,也是發掘隱蔽長者的好時機,當局可通過附加問題的方式,了解長者是否獨居,及主動詢問是否已納入現有各類服務網絡等。根據政府公佈,近年每年辦理在生證明的人士就逾十五萬,應該涵蓋所有獨居長者的目標人群。坦白講,政府不缺接觸長者的辦法,缺的是用心和決心!
□ 立法議員、傳新澳門協會副會長 林宇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