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街市管理制度成敗看管理細節

新街市管理制度成敗看管理細節
《公共街市管理制度》法案正式通過,將於明年一月一日起生效,法案建議街市法案建議街市攤位分配以公開競投方式取代抽籤,政府強調不會以價高者得作為標準,以挑選有利街市長遠發展的經營者,法案亦有過渡安排,現有街市攤販經營者倘有意繼續經營基本具條件過渡,簽署新的經營合同,不用提交競投書。此外,為改善街市經營環境或配合城市規劃等公共利益所需,市政署得以直接批給方式分配攤位。政府強調,公共利益是一個概念,行政法規不會細化列舉。但強調絕不會”偷偷摸摸”直接判給,歡迎社會監督。法案討論逾一個半小時獲細則性表決通過,將於明年一月一日起生效。
街市將不抽籤改競投非價高者得
根據之前小組會的討論,未來街市會提供市民常用服務,政府代表舉例近年市政署重建或重整街市時,會把小販遷入街市經營、增設停車場、社區活動中心及市民服務中心等,日後有條件會引入日常生活服務相關攤位,舉例如配鎖匙、補鞋等服務。
翻查歷史,本澳目前實行的公共街市管理制度《市立市場章程》早在1960 年制定,而小販管理制度則沿用於1987 年頒布,適用於澳門半島的《澳門市小販、手工藝者及收賣舊貨者市政條例》,以及於1974 年頒布,適用於澳門離島的《海島市自治規約》,明顯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廉政公署在2015 年10 月發布的《關於巿政條例及巿政規章的調查報告》,就已促請當局必須儘快修法,故制度《公共街市管理制度》法律方向上是必須進行,社會也普遍認同,但值得一提是,儘管《小販管理制度法》在2018年曾與《公共街市管理制度法》一同進行公眾諮詢,但政府並未同時提案,故今次立法僅處理街市管制,小販管理制度何時立法,當局至今仍未有明確的處理時間表。
《小販管理制度法》仍立法無期
據了解,本澳目前約有八百個街市攤販及九百個小販(當中有二百個小販已遷入街市小販大樓),且近年數量有不斷下降之勢,較回歸前後高峰期的總數三千五百檔已大減近半。由於《公共街市管理制度》會將目前位於小販大樓的小販納入管理,一來一回下,明年的小販將進一步下跌至約七百個,當局若仍不及時制訂《小販管理制度法》及小販政策,小販行業很快會成為歷史。
《公共街市管理制度》細則審議時,多位議員關心未來街市攤位的的競投及直判的詳細安排。政府雖強調公開競投不以價高者得作標準,並把具體競投標準加入法案,包括考慮競投者的營運策略、經驗、每日經營時間等因素,從而甄選出真正有心經營者。
目前街市和小販採用的”公開抽籤”制度沒有設立任何審查條件,年滿18 歲的澳門居民即可申請,且無須申請費用,致申請者眾。如近年街市熟食檔動輒吸引數百人申請,但中籤都不代表有能力經營得好,亦無從知悉其是否會用心經營,個別檔位更因中籤者缺乏經驗不斷被放棄及重覆抽籤,所以”公開抽籤”的形式表面雖公平,但未必能令公共資源得到有效運用。
法案討論應與行政法規草案一併討論
為此,筆者支持法案將街市攤檔由目前公開抽籤改成公開競投,且不以價高者得為優惠的方向,但關鍵是當局如何衡量和把關實際的競投標準,真正挑選有利街市長遠發展的經營者參與街市的競投?當局表示,未來在行政法規會有詳細要求,但這也是筆者一直質疑的立法邏輯。筆者雖同意法律應有行政法規配套及落實細節執行,但當局卻從不在法案審議時提供行政法規的草案,只是憑空向立法會聲稱會在行政法規細則規範,或會在行政法規考慮,但最終是否有執行?根本是當局自行演繹;早前《的士法》有關咪錶或車載機的爭議,也是源於當局的細則性行政法規刊登公佈前,根本未與社會、業界及立法會溝通!
筆者認為《公共街市管理制度》僅是為未來街市管理定立框架性規劃,但今後街市能否持續發展,關鍵還是政府對街市管理的定位。近年,政府在多個大型公共房屋社區,如湖畔、石排灣等,均有以有濕貨售賣的超巿取代街巿的趨勢,這確實減少政府的管理壓力,但實際上是令市民的買餸選擇減少。
新區有否傳統街市規劃成疑?
筆者認為,有濕貨售賣的大型超巿確可為居民提供一個舒適的購物環境,但有關設施不應代替街市,因傳統的街市有眾多不同的攤販,居民可在不同攤檔格價,這種競爭是維持市場健康與避免劃一定價的有效方式,也保障了普羅大眾購物的價格選擇權利。
但無論是新口岸街巿用地被改作建設賭場酒店、石排灣公屋群無公共街巿等,都反映當局缺乏對街巿用地的前瞻規劃,未來整個新城填海A區的詳細規劃,到底有否街市用地?就算有,會否如石排灣公屋群的方式,又以有濕貨售賣的大型超市取代傳統街市?
此外,街巿熟食中心不單為巿民提供多元和價廉的飲食選擇,也為有意經營飲食業的市民提供創業和低成本營商的條件,同時可為街巿帶來更穩定的人流,但當局近年對增建熟食中心並不積極,如水上街巿是在建成後才將空置活雞檔改建成熟食檔,營地街巿則寧將地庫改成貨倉也不考慮擴建該街巿極受歡迎的熟食中心,路環街市長期閒置也不考慮引入餐飲因素等。筆者認為,做好熟食中心,是今後未來街市發展的重要基本策略,故今後規劃和興建任何街市,應必須設有熟食區。
街市應有新定位小販應承傳尋出路
近年當局雖有重建街市,新街市的硬件設備有所改善,但與香港新型的乾式街市仍有相當一段距離。筆者認為,未來新建或重建街市均是服務年輕一代,要讓更多年輕家庭走進街市購物,未來街市的發展策略需要改變思路,既保留傳統街市選擇?多的優勢,也須在硬件及管理上作出適時調整,賦予新街市持續的生命力。
街巿及小販管理規章長年滯後,當局未有因應社會發展變化及早制訂街巿及小販的前瞻的規劃和管理政策,加上近年超巿售賣鮮活食品的趨勢越漸普遍,導致街巿及小販的經營正走下坡,更出現青黃不接的情況。
近年,除固定小販區外,當局近年對其他街道小販均採取”少一檔、得一檔”的政策,這與保留本澳小城特色的方向相違背,當局有必要對此作出檢討,並應參考新加坡政府主動協助當地特色小販傳承配對的計劃,研究推動街道小販承傳的可行性,不單為本澳特色小販傳承創造契機,更為年輕人提供更多不同的出路選擇,然而,連《小販管理制度法》至今仍立法無期,本澳小販衰落、甚至消失,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
【訊報專欄:宇論滔滔2021年6月18日】
http://www.sonpou.net/1806/Yu.htm

相關文章

執筆之時,衛生局剛接獲內地通報,中山市坦洲鎮出現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兩名澳門人因與確診患者在一月九日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