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警告應服務社會有預警性

暴雨警告應服務社會有預警性
學校惡劣天氣安排應加強宣傳

氣象局於周二(22日)早上七時五十分發出紅色暴雨警告訊號,教青局隨即宣布小、幼及特殊教育全日停課,中學上午停課,由於發布時間已臨近上課時間,導致不少家長及學生”亂晒籠”,市區交通大擠塞,被家長改編的歌詞”來回學校又折返房間”更被廣泛傳唱,大批家長批評氣象局失職,甚至質疑只是”望住窗”發警告,完全沒有預警功能!正所謂”好事成雙”,翌日上學時間再有暴雨,氣象局明顯汲取經驗,早在七點十分就發出紅色暴雨警告訊號,雖然仍有零星投訴指連續兩日紅雨影響學生考試,但社會普遍認同安排。惟事有湊巧,周四早上再遇暴雨天氣,幸好雨勢高峰時段在六時左右,七點半後的上課高峰時段雨勢已減,氣象局沒有發出紅雨,只維持黃雨訊號,中小幼繼續上課,但家長們明顯汲取前日教訓提早出門,市面交通雖擠塞,但混亂情況較首日大減。

黃紅黑暴雨兼具預報實測

根據本澳的暴雨訊號定義,當局”預測澳門特區廣泛地區一小時降雨量將達到約二十、五十、八十毫米,或澳門特區廣泛地區在過去一小時降雨量已達到二十、五十、八十毫米,且預料雨勢持續”則會相應發出黃色、紅色、黑色暴雨警告訊號。

事後回顧這三天的暴雨訊號,從技術上,首天七點十分已發黃雨,當時各站均未有雨量紀錄,直到七點三十分鴨涌河站在錄得黃雨雨量(廿三毫米),直到七點五十分鴨涌河站錄得五十三點八毫米雨量,氣象局亦即時發出紅雨;值得留意,七點五十分掛紅雨當刻,僅有鴨涌河達紅雨,除大炮台達黃雨,其餘都未達任何暴雨標準,路環兩站甚至僅錄得零點二毫米雨量;最終鴨涌河在八點二十分錄得七十一點四毫米的雨量,但其餘站點都未達紅雨。

單純技術考量不符社會實況

總括而言,當日的黃雨有一定預警性,但紅雨就是達標即發,技術上都是準確,但肯定沒有預警性,加上時間是上學高峰,自然造成社會混亂、家長罵聲四起;值得反思的是,第二日(周三)暴雨天氣,黃雨六時四十分已發出,紅雨則在七點十分已發出,當時僅得路環及九澳站分別錄得九點六及六點六毫米雨量,其餘站點雨量均不超過一毫米,直到七點半海事博物館站(廿二點二毫米)才達黃雨,直到八點五十分該站才達高峰雨量四十四點二毫米,當日雨量較平均,除大炮台有四十一點八毫米外,外港、路環、東亞運站都錄得逾三十毫米的雨量。當日警告明顯有足夠的預警性,市面雖有雨天必現的交通擠塞,但因已及早通知停課,秩序大致正常;但遺憾的是,如果純以技術判斷,當日九站雨量都未達紅雨,其實算是虛報。
吊詭的是,周四本澳早上連續第三日受暴雨影響,黃雨早在五點四十五分已發出,六點零五分東亞運已達黃雨,六點四十五分大潭山及東亞運站,分別錄得四十六點八及四十點二毫米的雨量,大潭山峰值甚至較周三紅雨更高,若當時氣象局發出紅雨訊號,澳門將連續三日因紅雨而停課,但相信氣象局預計雨量將會逐步放緩,故只是一直維持黃雨,且到七點半上課高峰期,各站雨量已較黃雨更低,但氣象局仍一直維持黃雨。

首天”準確”惹批評 翌日”虛報”獲認同

單從事後孔明技術分析和社會評價,首天紅雨雖然符合發放標準,但因沒有預警性,且正值上課高峰,交通自然癱瘓,社會一片罵聲!相反,第二日雨量雖逾四十毫米,未達紅雨標準,但雨量峰值預計在八點,且多區雨量平均,氣象局早在七點十分發出紅雨警告,普遍被認同有足夠預警性,市面交通秩序亦相對良好,只是技術上確屬虛報。至於第三天高峰雨量較第二天高,但卻沒發出紅雨,相信是考慮峰值雨量已在六點四十五分出現,且雨量趨減,加上大家在前車之鑑下提早出門,質疑氣象局不發紅雨的聲音相對較小,在技術上當天的預報亦是準確的。

客觀而言,相對颱風、風暴潮等較可易預計的氣象預測,定時定量預測暴雨至今仍是世界難題。因就算雷達顯示有大雨區趨近,雨雲帶可能過門而不下雨,暴雨警告食詐糊更是各地氣象部門的普遍經驗。

事實上,香港天文台曾事後驗證自己二O一一年的暴雨預測結果,發現未來半小時準確率只有七成六,未來兩小時準確率更會大跌至四成,即連”五五波”也不到。故氣象界一直形容,預測暴雨等同”擲公字”,考慮澳門面積僅三十二點九平方公里,遠較珠海、香港千多平方公里的面積細小,要準確預測暴雨,除要估中”公字”(即雨區抵達時下不下雨)外,還要確保硬幣(即下雨區)擲中澳門。

暴雨分級利大如何服務社會值反思

因此,氣象界也有意見認為,暴雨警告不應分級、停課安排應由教育部門自行缺定而非機械與暴雨訊號掛鈎等,單從技術觀點有其道理。但當考慮社會實際運作,筆者仍然覺得暴雨訊號分級,以及將過去只發佈給政府民防部門的二十毫米預警(即現在黃雨)同步向公眾發佈是更合適和有助政府及早做好應對準備。

筆者一直認同香港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對其氣象人生的總結:氣象預報應以科學為基礎、服務人為目的、以人的安全為第一考量。坦白講,氣象局的任何決定,都無法滿足所有人,但只要氣象部門能夠不斷提升技術,完善相關氣象預告的標準,再加上明白社會對氣象預報的期望,定必能夠摸索出一套適合本澳、又符合科學基礎和以服務為目的,保障市民安全為第一考量的氣象警告發佈模式。

再者,全球暖化導致的極端天氣越趨常化,惡劣天氣預報的磨擦必然會越來越多,以這幾天的經驗來說,氣象部門實在有必要在早上上學高峰期時,更果斷提前作出決定,確保暴雨警告具有預報性,平衡其對社會運作的影響,才能符合公眾的期望。當然公眾也要理解,礙於目前技術限制,當繁忙時段要提前作出警告決定,虛報機率也會大增,公眾對此也應有包容之心。筆者相信,只要氣象部門與公眾對此能有共識,今後的氣象警告發佈定必可以不失科學,又能更好服務社會。

學生氣象數據網抵讚官應開放大數據

當然,氣象局也應該系統公佈所有氣象紀錄的大數據,並提供方便的查詢方式,以便公眾客觀檢視氣象局的預測水平提升或退步,以及作持續檢討。筆者在此必須鳴謝”培正天文氣象學社”同學們的努力,該網站定時在氣象局官網擷取數據並作系統式記錄,也提供方便和可視化的查詢,筆者本文的所有數據也是多得同學們的努力,真的是後生可畏,由於網站至今只能翻查近年的氣象紀錄,氣象局有責任開放原數據供公眾查詢之餘,也可方便同學更多創意的應用。

此外,現時學校運作指南”熱帶氣旋、暴雨及特殊天氣情況停課時學校應關注的事項”其實已有明確規定,例如黃色暴雨警告訊號於早上發出為減低學生出行所受的影響,家長或學生可因應天氣狀況自行判斷及調整出門時間,學校應酌情處理,不應視為遲到或缺勤,並調整或補回倘有的評核時間,請家長為子女在上學出行時安排合適的雨具和帶備替換衣物。據筆者了解,即使學生沒有替換衣物,學校也會盡量提供,或不開冷氣以風筒及吹風機為學生吹乾衣物,家長實不用擔心。

落實指引減家長自主壓力保學生安全

倘紅色或黑色暴雨警告訊號發出而停課,學校須保持正常運作,期間校園一直開放,不應要求已返抵學校的學生折返或留校後勸回,並須安排人員照顧,以及為學生安排適當的教育活動。家長也可待安全或放學時間接回子女,不用急於在惡劣天氣下接回學生。

筆者認為,再完善的惡劣天氣警告,都不能顧及所有不同狀況的市民,即使有沒有紅雨,家長都要協助子女判斷當時是否合適上學時機,而只要上述惡劣天氣指引得到有效執行,家長也更可無顧慮的按實況作判斷。當然,社交媒體流傳有家長指學校並未遵守上述指引,但客觀而言,據筆者多方了解,大多數的學校都有按教青局指引行事,如有學校不遵守,家長應該作出投訴,教青局也應主動巡查,確保指引確切執行。

長遠應推校巴減交通壓力當然,長遠而言,筆者一直倡議教青局及交通局應跨部門做好校巴服務,並應以區域校巴的方式,某居住區到某學校區的高效方式運作,這不單可大大減輕繁忙時間的交通壓力,當校巴能夠取代私人車輛成為跨區學生上課主要交通工具時,就更能有條件為校巴上落車位置設置更完整的擋雨設施,實現多贏局面。

□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 林宇滔

【訊報專欄:宇論滔滔2021年6月25日】

http://www.sonpou.net/2506/Yu.htm

相關文章

執筆之時,衛生局剛接獲內地通報,中山市坦洲鎮出現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兩名澳門人因與確診患者在一月九日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