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鴿襲澳四周年防風暴潮基建零作為!

天鴿襲澳四周年防風暴潮基建零作為!

周一是天鴿颱風襲澳四周年,經歷四年前天鴿蹂躪用人命換來的慘痛教訓,本澳在颱風和風暴潮預警和訊息發佈、民防機制、公共設施防災基建、災前預備、低窪地區緊急撤離及災後善後等被動式應對災害工作上,確實較四年前有質和量的提升。但筆者也必須指出,四年過去,本澳針對天鴿、山竹級別風暴潮的主動防災基建——擋潮閘,至今仍然是零作為,實在說不過去!

為黑格比建擋潮閘十二年後仍動工無期?

筆者一再重申,自從零八年黑格比令低窪地區遭受嚴重風暴潮的影響。當時社會已有聲音要求政府做好治水基建,但特區政府拖至二零一二年才成立跨部門治水小組跟進;二零一四年提出興建媽閣到灣仔的擋潮閘,以保護澳門西區,即媽閣、內港、筷子基到青洲一帶,免受風暴潮影響;二零一五年澳門人大更為此向中央反映爭取國家支持。但擋潮閘一直未見有實質進展。及後,經歷二零一七年的天鴿、二零一八年的山竹兩個超強颱風及風暴潮侵襲,造成人命傷亡及以百億計的經濟財產損失後,上屆政府已明確承諾會興建擋潮閘,二零一八年中央亦已明確同意其可行性,法定的兩階段內地環評也獲通過,政府當時曾公開表示爭取最快在二零一九年底前動工。

但今屆政府上任後,對擋潮閘的態度似乎又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對興建擋潮閘的態度變得十分曖昧,一直不置可否,且以各種理由拖延。去年六月十二日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稱”內港擋潮閘需延至年底動工”、六月十六日羅立文指”年底至明年初決定是否建造擋潮閘”、十一月十六日行政長官賀一誠稱因要求有關單位研究增加分析擋潮閘會否加重C區低窪地區的水浸,仿真研究有望二零二一年中完成,屆時將對外公布。
擋潮閘終獲今屆政府同意但高度僅較天鴿高七厘米?

今年五月底,羅立文在立法會表示,內港擋潮閘數字仿真驗證報告初步結論正面,支持興建計劃,故政府初步決定會做擋潮閘。至於興建費用和時間表,由於涉及跨境工程,需要透過區域合作,希望今年底能透露更多細節,並指仿真報告結論顯示,若本澳再遇一次類似天鴿颱風,擋潮閘對內港一帶應可起到一定防護作用,但強調即使完成擋潮閘,也不能保證能抵擋任何天災,若未來有更強的颱風也難以保證所有地方都不水浸。

新一屆政府上任後,包括筆者在內的社會不少意見均力促政府盡快落實擋潮閘工程,筆者唯一的意見就是政府應加高擋潮閘的設計高度(公開資料顯示擋潮閘有效高度為五米六米,較天鴿測得最高水位僅高七厘米),應對全球暖化伴隨而來的越趨強勁颱風及風暴潮。但政府至今仍未公佈仿真報告,也未解釋為何不增加設計高度,以應付越趨激烈的極端天氣?

正如司長所言,若耗費以百億計及工期最少數年的的擋潮閘僅能應付天鴿級別的颱風(潮高五米五八),明顯是難以應付越趨極端的天氣。

極端天氣風暴潮高逾六米非不可能

要知道山竹的風暴潮在低潮位襲澳其潮高已達五米二一,但原因是當時不是天文大潮且是每日低潮位,原潮高僅兩米;若山竹如天鴿一樣適逢高潮位,其風暴潮將達六米以上,相當於內港最低位的水浸高度將逾三米,即逾一層樓的高度,屆時水浸的影響將極大。這還未計及山竹因經呂宋島減弱等因素,故面對極端天氣,擋潮閘的高度設在六米以上、甚至七米也絕不為過!

不過,筆者支持政府以”內港防洪牆因工程大,可能超支超時,工程風險較大,存在不確定性,決定與擋潮閘一併考慮”的方向,因為按政府原計劃,要加高媽閣至林茂塘全長2.4公里的防洪牆至一點五米高,但卻只能抵擋黑格比級別的風暴潮,再加上原有海事及水務局聲稱於二零一五年完成了可抵禦四點一米潮高”見縫施堵”內港臨時防洪工程,已存在眾多的滲漏問題,再將其加高無論是實效和成本效益並不划算!

路環及各區防風暴潮基建同樣只聞樓梯響

內港擋潮閘理論上可以處理澳門半島西岸的風暴潮問題,但若遇上天鴿級別的風暴潮,澳門半島東北區、外港區(中區及新口岸),?仔巿區和舊城區,以及路環舊區一帶同樣會受水患影響,詳見氣象局”黑色風暴潮警告級別下受影響的地區”,上述地區同樣需要加建渠網止回閥、加高堤圍等的措施,應對黑色風暴潮的影響,但實際上,有關工作至今仍未見有實質進展,例如政府在二零一九年表示,外港堤圍優化工程計劃將友誼大馬路近外港碼頭向關閘方向堤圍加高到海拔五點六米,全長三千六百米,但堤圍加高將對行車望海景觀有影響,局方正研究其他取代方案,但兩年過去不見任何新消息。

至於路環西側的防洪(潮)排澇工程,可行性研究的研究單位已提交最終報告,現正徵詢內地相關部委對最終報告及專題報告的\見,報告核准後計劃明年開展工程初步設計工作,這也意味著至今仍未展開實質設計及招標工作。

明確主動防災基建責任公開計劃供公眾監督

必須指出,澳門回歸近二十二年,僅有的三個十號風球分別出現在一七年天鴿、一八年山竹、二零年海高斯,且它們帶來的風暴潮分別是歷史第一、第二及第八高!根據氣象局記錄,澳門十個有紀錄最高的風暴潮,有七個是發生在回歸之後,上述種種數據均說明,極端天氣對本澳的影響已越來越明顯。

但本澳的主動防災基建,明顯缺乏統籌,包括媽閣至灣仔的擋潮閘、路環的防洪(潮)排澇工程,以及各低窪區加高堤圍工程等主動防風暴潮工程,有關部門只是不斷官腔回應稱正有序跟進,甚至在立法會專責委員會的要求下,多年來至今仍未交出清晰的治水規劃、藍圖和時間表。

筆者再次促請,特首應明確由哪個範疇司長揹起統籌擋潮閘及其他防洪排澇基建的責任,並訂出明確的時間表供公眾監督落實進度,確保相關主動防風暴潮基建興建工作能夠得到有效協調及盡快落實。筆者也特別提醒,當局有必要將擋潮閘的安全系數提升到足夠高,並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將工程盡快完工,真正為澳門低窪地區的巿民和商戶擺脫風暴潮影響的威脅和陰霾。

□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 林宇滔

原文:http://www.sonpou.net/2708/Yu.htm

相關文章

執筆之時,衛生局剛接獲內地通報,中山市坦洲鎮出現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兩名澳門人因與確診患者在一月九日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