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滔:防災基建應考慮極端天氣

林宇滔:防災基建應考慮極端天氣

日前黑色暴雨信號期間本澳各區水浸嚴重,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批評本澳各項防災基建除了一再拖延外,安全系數亦較低,防洪防災防水浸的設計完全沒有考慮極端天氣日趨增多和惡化,他促請政府除盡早公布各項防災基建的落成時間表外,在防災基建和雨水排放系統應更多考慮極端天氣,做好前瞻規劃。

林宇滔表示,在應對風暴潮的基建方面,特區政府在「天鴿」風災至今仍然是零作為,在應對暴雨水浸、海水倒灌方面雖然有做工作,但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他更指擋潮閘工程早於2018年底獲中央政府批覆,特區政府曾提到爭取2019年動工,然後至今仍未有實質的動工方案,進度極為緩慢,他批評只有1個方案下政府卻仍一直研究,不是合理的操作,而擋潮閘興建肯定需要數年時間,究竟何時才能夠建成?

他又指,除了擋潮閘抵擋澳門半島西面最嚴重的風暴潮外,但外港、氹仔未見抵擋風暴潮的建設,路環西側防洪排澇工程亦沒有任何進展,他認同優先建擋潮閘,但不代表其他地區毋需處理任由水浸,希望工務部門整體交代。

倡盡快興建筷子基雨水泵

林宇滔更指,擋潮閘高度相信維持只比「天鴿」潮位高7厘米,當年若「山竹」遇上天文潮,潮位會遠比「天鴿」高,他質詢為何政府「搞一大輪」研究再研究,卻沒有提高安全系數標準,擋潮閘「起咗等於冇起」。他說面對極端天氣愈來愈多和惡化,日前的暴雨又是有紀錄以來最高,反映政府的防洪防災防水浸設計,完全沒有考慮極端天氣日趨增多和惡化。

雨水排水系統方面,林宇滔表示,日前黑色暴雨每小時超過120毫米,新建成的內港北箱涵渠初步計算每小時處理約110毫米,即不能應付當日的雨量,新建成的設施已經超負荷,值得反思;而高士德新橋區一帶雨水是依靠林茂塘雨水泵,其排水能力也只有每小時55毫米雨量,當逾百毫米雨量似乎變得常態化,是否任由本澳各區水浸?他促請政府為各雨水泵房擴容,盡快興建過去曾提出的筷子基雨水泵,在防災基建和雨水排放系統應更多考慮極端天氣,必須做好前瞻規劃,亦建議應將黑色暴雨納入民防機制。

【新聞轉載:2021年6月2日 市民日報 】

林宇滔:防災基建應考慮極端天氣

 

相關文章